京津冀一体化上升国家战略 引爆环渤海港口变局
发布时间:2014-08-29 11:41
浏览量:0
京津冀一体化上升为国家战略,一石激起千层浪。在规划快速推进的过程中,也牵扯出环渤海地区港口仓储物流业以及产业园区之间,剪不断、理还乱的竞合关系,新格局呼之欲出。
港口之变
唐山港成最大受益者
5月13日,河北省交通运输厅率先原则通过了《京津冀交通一体化发展规划》,明确了推动京津冀交通一体化发展的目标,包括到2020年,交通基础设施水平大幅提升,实现所有通道全面连通,建成环渤海乃至全国第一大港口群,形成环首都信道和京津冀区域环线综合交通运输通道。其中涉及天津港、秦皇岛港、唐山港、黄骅港的环渤海港口群,颇为引人关注。
京津冀一体化的核心,在于助力三地经济协同发展,促进国内外贸易增长,形成新的经济增长极,这对港口无疑是极大的利好。其中,唐山港的发展前景最为看好。唐山港的机遇,主要来自京津冀一体化后将加速京津冀产业转移,重工业由北京、天津向唐山迁移,将为唐山港带来持续发展的新契机。实际上,随着内需的拉动,近几年唐山港的表现已十分抢眼。2011年至2013年,唐山港货物吞吐量增速分别达到24.5%、 16.8%和22.4%,连续三年排名港口增速第一位。2013年,唐山港实现货物吞吐量4.46亿吨,与天津港的距离再次拉近,未来其增速有望进一步加快。尽管有唐山港内部人士表示,京津冀一体化对公司的发展当然利好,不过目前还看不到直接收益,主要还是概念性利好。但在股市中,唐山港股票已多日涨停,在证券机构的评级为“强烈推荐”,成为当前最热门的概念股之一。
与之相对的是,天津港在此次一体化进程中,可能面临最大的压力。有业内专家认为,从目前数据和宏观发展形势来看,2014年环渤海港口的货物和集装箱吞吐量增速将放缓,加上未来中国经济增长目标有所调低,北方环渤海港口群的总体扩张动力将减弱,未来增速及总量也会放缓,其中天津港的增长将面临压力。天津港作为我国沿海综合性港口,在集装箱运输方面与唐山港争夺明显,在煤炭、矿石、钢材运输方面,又与秦皇岛港有同质化竞争。此外,2013 年,秦皇岛港吞吐量也达到2.72亿吨,且煤炭贸易量一直遥遥领先。作为中型规模港口的黄骅港,也实现了1.71亿吨的货物吞吐量,是2013年货物吞吐量增速最快的中型港口。未来四家港口的竞合,仍有变数。
对此,大连海事大学教授孙光圻认为:“腹地和产业布局不变,一体化的推进并不会造成天津和河北港口的吞吐量大增,但推动成立区域内经营管理一体化的港口集团,整合港口管理,合理划分腹地,可使港口群发展更加健康。区域发展的关键在于产业升级,而不是转移。”
自贸区之争
天津滨海新区或胜出
相较于港口发展本身,天津最期盼还是获批自贸区。在上海自贸区成立后,关于中国第二个自贸区将落子何处的猜测,一直热度不减,天津是热门候选人之一。
2007年12月,天津东疆保税港区一期封关后,天津就将自由贸易港区作为自己未来的发展方向,目前已将自贸区相关议案提交国务院。不过之后,随着曹妃甸自贸区方案的提交,以及一度热炒的京津冀自贸区概念,给天津滨海新区的自贸区前景增加了不确定因素。
而天津滨海新区的看点,在于突破上海自贸区境内关外的“围网”模式,突出天津在金融投资、贸易服务区方面的功能。按照天津方面的声音,滨海新区在航运、物流、金融租赁、现代服务业以及电子信息、装备制造等先进制造业方面,具有明显优势,适合进行投资、贸易、金融和服务业创新发展先行先试的需要。大连海事大学教授孙光圻表示:“天津拥有最为宽松的经济政策,应发挥更大的作用。东疆已经是综合保税区,可以天津港为中心,向北联合唐山、曹妃甸,向南联合黄骅。” 据悉,天津将加快在东疆区域建设5个产业聚集区和5大平台,吸引北京和河北省同类功能向东疆转移,力争打造北京海港物流中心,建立进口商品分拨基地,覆盖京津冀区域,实现物流同城化。
而针对部分报道称,在京津冀一体化的背景下,天津自贸区可能调整,天津自贸区最后会被动整合到京津冀自贸区中的观点,有知情人士透露,天津自贸区批复只是时间问题,京津冀自贸区概念更多的是炒作因素。
顶层设计
协调领导是关键
京津冀协同的一体化能量渗入三地的每一寸土地之后,对更广阔区域的刺激带动才会成为可能。但北京专注人才培养和科技研发,河北专注生产加工和成果转化,天津进行对外贸易和综合物流的理想模式,需要顶层设计来确定。
有专家担心,如果缺乏顶层设计,眼下正热的京津冀一体化,有可能跟环渤海经济圈和环首都经济圈一样,停留在纸面上。还有专家建议,成立京津冀一体化小组,专门推动,因为小组模式的执行力更强。更有外媒猜测,曾担任天津市委书记的现国务院副总理张高丽,可能是该领导小组组长的最佳人选。原因在于,北京和天津均为直辖市,其“一把手”都是政治局委员,张高丽以政治局常委身份统筹被冠以“国”字号的京津冀一体化,将避免行政对接的矛盾。这也从一个侧面反映出京津冀一体化的统筹难度。
而顶层设计最需要解决的,正是一亩三分地的问题,解决地方GDP主义的问题,解决与产业和企业如影相随的税收问题。这是一体化中实实在在的问题,如果没有一个超越京津冀三地的权威和机制推动,一亩三分地的思维惯性仍难以克服。
事实上,长三角地区亦曾有过建立港口群的思考,并成立了由交通运输部副部长牵头的协调机制,统筹上海港、宁波-舟山港、太仓港的运营,但最终效果并不理想。京津冀区域涉及的行政配置更加复杂,协调难度也更高。
“成立更高级别的一体化领导机构很有必要。”孙光圻认为,一体化的核心在于规划、建设和经营管理三位一体。“京津冀区域是原材料基地而不是商品交易基地,港口规划应以能源、散货为主,集装箱运输为辅。统筹区域内港口,减少重复建设,以盘活存量来提高运营效率。此外,还需努力推动成立跨区域的港口集团来统筹港口经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