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ews center
从1991年至今,举世瞩目的黄河小浪底水利枢纽工程历经了建设10年,运行8年的漫长历程。如今,小浪底水利枢纽工程终于迎来了正式竣工验收的时刻。 4月5日至7日,黄河小浪底水利枢纽工程竣工验收会议在郑州召开。由国家发改委、水利部、财政部、科技部、环境保护部、农业部、中国地震局等国家部委代表,河南、山西两省政府部门代表和有关专家组成的小浪底工程竣工验收委员会,先后到现场查看了小浪底工程和移民项目,查阅了相关资料,听取了多项工作报告。经过充分讨论,委员会形成了《黄河小浪底水利枢纽工程竣工验收鉴定书》,同意小浪底工程通过竣工验收。这标志着小浪底工程建设全面结束,正常运行阶段全面开始。 作为最具挑战性的水利工程之一,规模宏大的小浪底工程验收并不是一蹴而就,而是经过多项专项验收和技术验收,并经过实际运行,待时机成熟后才能最终竣工验收。经过8年的运行,小浪底工程在运行的过程中,对各个工程和设备做出相应的完善和调整。时至今日,才完全具备正式竣工验收的条件。 小浪底工程规模宏大,共分60个单位工程,476个分部工程,26643个单元工程,而且拆迁规模空前。那么建设这样的工程,到底花了多少钱呢? 1993年,原国家计委同意小浪底工程初步设计优化方案。按1991年的价格水平,小浪底工程静态总投资为107.74亿元。但由于物价、汇率、关税政策和投资结构发生变化,小浪底工程的投资经过多次调整,最终概算动态总投资折合人民币352.34亿元。小浪底工程累计完成的投资折合人民币为314.95亿元,比概算投资减少37.39亿元。根据委员会出具的《黄河小浪底水利枢纽工程竣工验收鉴定书》,小浪底工程共形成交付使用资产304.62亿元。 小浪底工程位于黄河干流最后一个峡谷出口处,上距三门峡水利枢纽130公里,下距黄河花园口128公里,控制黄河92.3%的流域面积、90%的水量和近100%的泥沙。其功能定位为防洪(防凌)、减淤为主,兼顾供水、灌溉和发电。水库正常运用水位275米,总库容126.5亿立方米,其中淤沙库容75.5亿立方米,长期有效库容51亿立方米,电站装机容量1800兆瓦。小浪底工程的建成能带来以下几方面的效益: 一是防洪效益。小浪底工程建成前,黄河下游的防洪标准仅为60年。小浪底水库投入运用后,使防洪标准大大提高。 2003年8月至10月,黄河中下游发生了历史罕见的“华西秋汛”。三门峡断面最大洪峰流量每秒4500立方米,加之伊河、洛河来水,花园口断面洪峰流量将超过每秒6000立方米,黄河下游滩区300多万亩耕地可能被洪水淹没,滩区180万居民需要转移。小浪底水库及时投入防洪运用,将花园口断面可能形成的每秒6000立方米洪峰削减到每秒2700立方米以下,保证了下游防洪安全,直接经济效益在110亿元以上。如今,黄河下游连续9年实现安全渡汛。 二是防凌效益。要解决黄河下游的防凌问题,至少需要35亿立方米的防凌库容。而三门峡水库凌汛期最大蓄水量仅18亿立方米。小浪底水库投入黄河防凌体系后,每年可提供40亿立方米以上的防凌库容,基本解除了黄河下游的凌汛威胁。至2008年,黄河下游已连续8年安全渡过凌汛期。 三是减淤效益。5亿吨泥沙被冲入海黄河是世界上最复杂和最难以治理的河流。其症结就在于水流含沙量大,水沙不平衡,导致下游河道淤积,河床逐年抬高。 小浪底水库运行以来,采取拦粗排细的办法,通过调水调沙,截至2008年8月底累计拦截泥沙约30亿吨。同时,利用人造洪峰冲刷下游河道,将5亿多吨泥沙冲入大海,使黄河下游主河槽得到全面冲刷,主河槽通过水流的能力从2002年不足每秒1800立方米增大至目前接近每秒4000立方米,有效地延缓了黄河下游淤积。 小浪底工程建设结束了,但正式运行才刚刚开始。小浪底建管局介绍说,今后小浪底水库在防洪、防凌、供水等方面的运用及水库蓄水、泄水量的调节由黄委会水调局统一调度,发电量服从河南省电网的管理,机组发电运行服从电网调度。小浪底水利枢纽竣工验收后,合理使用小浪底水利枢纽的库容资源,可在相当长的时期内维持黄河下游水沙运动的平衡,除在防洪、防凌、减淤方面发挥作用外,还将满足供水、灌溉、生态、发电等各方面的用水需求。 四是供水灌溉。从2000年到2003年,黄河水量极枯(2000年、2001年是历史第2、第3极枯水年),下游旱情严重,为避免黄河断流,小浪底水库连续两年停止发电(发电最低水位205米),向下游供水。小浪底水库的调节作用,使有限的水资源得到优化配置,可在大旱之年保证黄河不断流。 五是发电效益。河南电网小浪底水库运行后,发电专供河南电网,使河南电网供电质量显著提高。从首台机组投运至2008年8月底,小浪底水电站累计发电370余亿度,相当于节约标准煤约1175.8万吨。今后小浪底水利枢纽发电将遵循“以水定电”的原则,根据水量调度指标,安排机组发电计划。 六是生态效益。小浪底连续8年调水调沙,大量淡水注入大海,使黄河口生态系统得到恢复和改善。河口三角洲湿地生态系统目前已有4238公顷湿地恢复了原貌,三角洲的植被逐年增多,上世纪80年代消失的黄河铜鱼又重新成群显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