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ews center
加快长江中游航运中心建设
武汉目前是我国内河通往沿海、近洋最大的启运港和到达港。《武汉长江中游航运中心建设发展战略纲要》提出,未来的武汉长江中游航运中心战略定位为建成六大基地,构建三大枢纽,形成一个中心,即建成中部地区主要的集装箱运输基地、船舶制造基地、航运综合服务基地、物流及贸易基地、航运科技与教育基地和信息服务基地,我国重要的水运交通枢纽、物资集散枢纽、港口经济枢纽,具有国际影响力的现代化、规模化内河航运中心。
《纲要》还提出推进武汉长江中游航运中心建设的15项任务,其中包括推进长江干线武汉至安庆6米航道、武汉至宜昌4.5米航道工程;建设以武汉为中心、干支直达的高等级航道网等。《纲要》中,包含了打造多项之“最”,比如长江中游最大的集装箱运输基地、中部最大的船舶制造基地、中部地区最大的物资集散枢纽和港口经济枢纽等,打造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内河航运中心。
长江干线武汉至安庆建设6米航道,将使通航能力从原来的5000吨,提高到1万吨级。这意味着,武汉新港可供万吨级海船常年通航。
为加快长江中游航运中心建设,武汉市将积极制订和出台一系列政策,如设立武汉航运建设发展专项基金,鼓励和支持加快集装箱运输业发展等
《纲要》提出,依托阳逻、白浒山等核心港区,建设一批8000-10000吨级兼顾15000吨级集装箱深水泊位,建设长江中游最大最优的集装箱港口运输基地,形成长江中游现代化水平最高、信息技术运用最先进、集疏运网络发达、物流服务高效的千万标箱级数字化、智能化集装箱港口集群。
另外,依托武昌造船厂、青山船厂武钢等大型企业以及武汉、鄂州、黄冈船舶产业集群,建成以中小船舶、特种船舶及船用装备为特色的中国内陆最大船舶制造基地;以武汉新港长江城及武汉中心城区金融商务聚集区为重点,建成中国内陆最有影响力的航运金融服务示范区;依托高校和专业培训机构的教育资源,建立全方位、多层次航运人才培养体系,打造中国中部最大的船员培训及劳务外派基地等。据了解,武汉船员培训在全国位居前三甲,拥有航运高等院校及教育培训机构28家,年培养各类航运人才2万余人。
武汉新港是航运中心建设的“龙头”
根据《武汉新港总体规划修编》,武汉新港将新增咸宁市全部长江岸线,并将黄冈市全部长江岸线纳入新港范围,武汉新港岸线岸线由原规划的420公里延伸到785公里,港区由20个拓展为26个,泊位由567个增加为974个,港区及腹地面积由9300平方公里扩大至12300 平方公里,最大泊位吨级增加到1万吨级,设计货物吞吐能力由3.5亿吨提升到5.6亿吨,集装箱吞吐能力由1000万标箱提高到1070万标箱,汽车滚装吞吐能力由50万辆提高到154万辆。
此轮总规修编对武汉市新港功能布局的主要调整为:杨泗港区的集装箱运输功能调整至阳逻港区集中发展;城市中心区的杨泗、沌口和舵落口港区的煤炭运输功能调整至林四房港区;江夏港区和汉南港区新增汽车滚装运输功能;汉口、金口、花山等港区设置旅游及客运码头等。
此外,原江夏金口、汉南纱帽两个港口产业园升级为临港新城,新增东西湖区走马岭和蔡甸区姚家山港口产业园,新增四环线(沌口、青山)2处垂江疏港通道。
唐良智说,建设武汉长江中游航运中心是国务院文件赋予武汉的战略任务,是促进东中西部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需要,更是武汉发展的战略机遇。对上述规划,他建议继续加强对港口建设的战略设计,充分考虑与武汉及周边地区的经济规模和长远发展目标相适应。他说,港口城市和港口产业要相互协调和促进,加强对核心港口和小港的规划布局,进一步加强岸线综合利用、统一管理,充分考虑集约化和规模效应。他表示,要积极推进港口的公共服务建设,充分考虑各种交通运输方式的有效衔接和配置,并系统研究出台推动航运中心建设的政策体系。
绵延婉转2838公里的长江航运干线,流经11个省、自治区和直辖市,其中湖北段834.2公里,所占干线航道最长;长江干线25个重要港口中,有9个在湖北。武汉长江中游航运中心将重点建设长江、汉江、汉江运河为主的高等级航道网络,同时积极发展多元化集疏运网络,配套建设多式联运通道,为航运中心构建畅通的集疏运体系。一度经历发展低潮的长江航运,正在走向复兴。从武汉新港获悉,2001年至2011年,武汉港的集装箱年吞吐量从4.7万标箱增加至71.4万标箱,年均增长31.3%。
作为武汉长江中游航运中心的“中心”,武汉新港建设是航运中心建设的“龙头”。从空间发展布局来看,武汉长江中游航运中心将以武汉新港为核心,武汉城市圈为依托,长江中游经济带为支撑,形成“一心、一圈、一带”的空间布局形态。据中港网资料,2011年1月,国务院《关于加快长江等内河水运发展的意见》(国发〔2011〕2号),明确提出加快武汉长江中游航运中心建设的要求;同年9月8 日,湖北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推进湖北水运业跨越式发展的意见》,确立“利用10年左右的时间,全面建成武汉长江中游航运中心”的目标。
据悉,“十一五”期间国家对长江航运基础设施的专项投入资金是“十五”同期的3倍。2005年,长江干线货运量达7.95亿吨,一举超过美国密西西比河,成为世界内河运量最大的通航河流。2010年货运量达15.02亿吨;2011年货运量达16.6亿吨。6年年均增长13%。2010年,武汉新港吞吐量突破1亿吨大关,成为长江中上游首个“亿吨大港”。
根据规划,到2015年,武汉长江中游航运中心港口吞吐能力将达2.5万吨,船舶工业产值600亿元。到2030年,将建成有国际影响的绿色智能化内河航运中心,吞吐能力达5亿吨。